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人物 >

王志轩:能源革命中的电力角色

来源:亚欧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4-11-25 16:04:40 


  从图5可以看出,在电能生产领域有三大任务:一是资源空间配置及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特高压输电将集中、大规模能源基地(包括可再生能源基地)的能源就地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促进能源结构空间范围的调整。二是非化石能源转化为电能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布式发电方式将新能源、可再能源转化为电能,将核能转化为电能,增加贮能、贮电,通过智能电网进行能源系统优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三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不断提高煤炭转换为电能的效率、降低常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热电(冷)联产等方式,不断提高煤炭的梯级利用水平。在电能使用领域也有三大任务:一是通过电价调整及或电能消耗标准的制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此任务与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其作用在一定阶段有一定效果,但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会逐步退出。二是通过以电代替散烧煤、以电代油加快电动汽车发展、以电代替窑炉燃料、以电代替燃气(在燃气紧缺时,有些地方可采用此措施),加快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在一定意义说,城市能源的电能化是解决城市生活型现代污染的终极措施。三是通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节约用电,从而达到有效节约能源的目的。电的广泛应用性和可控性决定了其在全社会节能层面主导作用的无可替代性。可以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我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或超过50%以上,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和第一能源。在区域或者产业循环经济中发电厂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在循环体系中很难分清生产者和使用者,属于生产及使用的交叉领域。一个好的循环经济体系,会使各种资源的效用得到更好地发挥,而电力在循环体系中往往起着推动循环发展“心脏”的作用。
  综合来看,煤炭的清洁化和提高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重,是当前推动中国能源革命最为迫切的任务。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从表象上看是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由对煤炭的不合理利用造成。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在55%以下,而发达国家基本上在90%以上。由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先天禀赋,不论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能源革命第一步(或者第一阶段)的成功并不是以可再生能源发展快慢为标志,而是以煤炭是否合理利用为标志,特别是提高煤电转换为电力的比重是中国能源转型成功的标志之一。如果在解决煤炭散烧问题上乏善可陈,只是采取简单地用燃气替代煤电尤其是供热电厂,或者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来解决雾霾的话,雾霾消散的时间会更长、付出的经济代价会更高。“成也煤炭、败也煤炭”,对此应该早认识、早筹谋、早主动。由于国情不同,我国一部分煤炭用于化工和冶金等领域,但约占燃煤总量20%的散烧煤炭应当加快转化为电力。据初步估算,如果我国每年有40亿吨煤炭(约25亿吨标煤)用于发电,按照现有的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每千瓦时供电煤耗300克,使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10、50、50毫克/立方米,则年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污染排放总量不超过300万吨。这一数量只占到2013年电力三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5,低于1980年电力烟尘一项排放总量,也低于当前美国二氧化硫一项排放总量,总之可以全面满足我国大气环境容量要求。因此,从长期来看,常规污染物排放并不构成对中国使用煤炭的限制,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是煤炭利用的制约瓶颈,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在推动能源革命的过程中,电力已经而且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改变传统的以电力、电量的“短缺”或“富裕”来评判电力发展好坏的思维定式,以电力的“被动型”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向“主动型”支撑绿色发展转变,以安全、高效、绿色、经济、便捷 、和谐的价值标准,构建电网安全、电源互补、结构优化、储能支持、供需互动电力新体系。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